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家庭介入的重要性

       最近在瀏覽一些美國著名療育機構的網站,看看他們都是如何去規劃各類型的療育課程,其中一個機構為New England Center for Children (http://www.necc.org) ,發現他們所提供的課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完整,點進去他們的服務及課程頁面,可以發現到在課程方面,年齡由14個月大就可以開始接受服務,一直做到成人階段,服務範圍由家庭、機構式密集療育、學校融合、職業轉銜以及居住服務都有,有興趣的人可以多逛逛他們的網頁,你會挖到許多寶物喔。

        除了課程的完整性之外,有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是他們對於課程順序的安排,基本上,課程的安排是由家庭課程(Home Program)先開始,機構的老師會到家中進行非常密集的療育課程(每週16-30小時),搭配行為分析師(Board Certified Behavior Analyst)定期的督導,並且每個月與家長進行相關的討論會議,而在家中實施課程當然有許多的好處,像是孩子習得的技能比較容易類化到自然環境之中以及免受舟車勞頓之苦等等,但我自己認為最大的價值在於,透過示範教學與家長的教育,可以讓老師的教學技能一步一步潛移默化到家長身上,而行為分析師也能系統化的協助家長建立相關的療育知識及方法,並且真實的用在自然環境之中(類化的重要啊!!!),而不只是家庭課程,只要參與了該機構相關的課程,家長是一定要參與家長訓練的。

       之前一些聽課及講課的經驗發現,講師在台上講的口沫橫飛,台下聽眾聽的頭暈目眩,就算聽懂了80%,但聽懂與做出來基本上是兩件不同的事情(我跟你說:闖紅燈很危險喔,你就真的不會闖紅燈了嗎?),我很少遇到光聽懂就真的做出來的人(不管是家長或是專業人員),常常在跟家長諮詢的過程中(在機構或演講場合),會問家長:我們剛剛討論的,你了解嗎?家長說:嗯,我懂了,我回家試試看。而試完之後,有的家長會說沒用或者是好有效,但不論是沒用或是有效,我都不清楚家長是怎麼進行的,我也不清楚沒用的原因及好有效是否是因為家長做對了還是因為當天孩子心情很好,太多混淆變項難以判別,也很難再給什麼建議,如此透過口頭說明的療育方式,自然而然整個療育的效率打了非常大的折扣。

For親愛的家長們:極度建議讓相關的專業人員看看你在家裡面與孩子的互動情形啊,孩子在醫院、機構跟在家裡面有時候是兩個不同的孩子(家長也有可能是兩個不同的人),而專業人士看到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跟聽到家長的描述有時候也是兩回事,家中還有手足、其他家人以及外籍阿姨(不一定有),這些人也同時會影響療育的成效,這些有時候要到家中才會看的到。

For親愛的療育同業們:極度建議去看看家長在家裡面跟孩子的互動情形吧,去家中去幫幫他們解決在醫院、機構解決不了的事情吧。

雙贏、雙贏啊!!!!

1 則留言:

  1. 學校呢??孩子在學校的問題行為 就算在療育機構進行療育 我們學校體制根本就沒有辦法給特殊孩子彈性 問題行為重複性太高 就有可能造就了社會上一些問題成人 多少個難為的家庭 毀在體制上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